目前,国际国内市场正处于版图重塑之中,环境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和地区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强,出海的地区变得更加广阔无垠。从传统的欧美市场到新兴的东南亚、非洲、中东乃至拉美地区,处处可见中国企业的身影。
对于环境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能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打造企业二次增长曲线。
当然,国内企业出海也面临诸多竞争压力。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及需求差异较大,如何快速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方面,在国内市场已经证明可行的商业模式可能不适合海外市场,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
有鉴于此,环境商会组织专门力量整理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区域重点国家环境治理情况,通过全联环境商会账号分享系列报告,供业界同仁参考。
东南亚系列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各个国家的概况、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法律,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敬请关注!
东南亚环境总体概况
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十字路口”。东南亚区域主要为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湿润多雨,土壤肥沃,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该地区盛产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包括铜、铬、镍、铝土矿、钾盐和锡等。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总人口约为6.68亿(2020年),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各国均为多民族国家,整个地区共有90多个民族。
东南亚拥有丰富的内陆自然水系统,但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沿海居民长期从事捕捞和养殖活动,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东南亚的降雨量呈下降趋势,降雨天数减少,不规则的降水格局导致河流流量不稳定,影响到水资源的储存、发电和灌溉。拉尼娜年会带来强降雨,暴雨导致径流量和水流过大,造成河岸侵蚀和水库淤沙沉积,减少水库容量。此外,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侵蚀淡水资源和土层,加剧了一些国家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南亚地区工业和交通废气排放显著增加,再加上部分国家的烧荒行为,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空气中的悬浮颗粒(PM2.5)浓度每立方米10微克才算安全水平,而东南亚国家除文莱外,PM2.5浓度均超过了安全水平。空气质量的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东南亚也是全球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00年占全球的3.21%增加到2018年的4.7%,且排放总量仍在迅速增加。东南亚地区的平均大气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0.1℃至0.3℃。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东南亚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综上,东南亚的环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具备广阔的提升空间。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和国际合作,可以在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东南亚地区的气候治理政策及行动
东南亚尤其是东盟地区受热带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洪水高发,也是世界生物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一区域面临森林锐减、水和大气污染、工业污染排放、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东盟的气候治理政策及行动
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动,“认知共同体”路径很好地刻画了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首先,推动气候变化问题进入东盟政治议程并传播气候变化问题的共有知识。1978年东南亚国家就成立了东盟环境专家组,并于1989年将其升级为东盟环境高官会议。东盟环境高官会议下设多个工作组,其中2008年设立的东盟气候变化工作组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专门机构。本质上这就是一个认知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对气候变化治理问题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共同的政策目标。东盟环境高官会议主要负责为东盟首脑会议和东盟环境部长会议提供政策研究咨询,揭示气候变化与东盟政治、经济、社会议题的相关和因果关系,以及传播气候变化的共有知识等工作。这一认知共同体越来越强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对于东盟国家的危害,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脆弱性;相应地,东盟国家决策者和民众对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加深的过程。可见,这一专家网络对东南亚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和民众对气候变化和治理问题的认知及态度。
其次,东盟环境高官会议为形成东盟气候变化治理的制度性安排提供政策解决方案和思路,影响东盟国家决策者的气候政策偏好。东盟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关,主要负责对东盟当前以及未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而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是东盟处理环境问题的专门机构,自1981年以来每三年召开一次会议审查地区环境合作协议的执行情况,讨论新合作项目以及确定解决方案,在举办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的其他年份,则举办东盟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作为东盟讨论气候变化议题的最高机关,东盟首脑会议早期针对环境治理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1997年发表的《东盟愿景2020》还提出了建立“清洁绿色东盟”的目标;东盟首脑会议从2007年开始发布专门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宣言,内容也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而作为处理地区环境的专门机构,东盟环境部长级会议1992年首次提出要采取紧急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06年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发展宿务决议》将气候变化议题列为环境宣言的组成部分,2012年会议通过了《东盟环境曼谷宣言》和《东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19年会议将气候变化和海洋垃圾污染等新出现的核心问题视为需要地区采取集体行动来解决的巨大挑战并通过了《东盟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其中,《东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是东南亚地区气候治理的行动指南,东盟国家共同采取适应行动、减排行动、基金投资、技术转移等综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东盟环境部长会议正是这些共同政策和合作行动的“幕后推手”,专家组成的认知共同体通过负责修订东盟环境非正式会议形成的草案并提
交给东盟环境部长会议审议表决,使其传播的气候变化相关共有知识对气候治理的决策和执行产生影响。
在东盟就气候治理形成合作的共识后,认知共同体的影响还将继续维持地区合作制度的存续以及推进气候变化共有知识的更广泛传播。从最初的设定议程和框定议题,到广泛地传播其内部的共有知识,认知共同体都在借助其跨国网络产生现实影响:一方面,认知共同体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纳入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框架内以进一步提升其战略高度,并推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实施的具体机制,包括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东盟跨界烟雾污染协定》(AATHP)、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REDD)、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协议(AADMER)等;以东盟环境高官会议为代表的认知共同体还提出了建立农作物灾害保险和损失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后来被写入《东盟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转化为实践行动。另一方面,认知共同体不仅推动制定了《东盟环境教育行动计划》,定期举办“东盟环境年”活动,还推动实施生态学校计划和环境可持续示范城市计划,开展东盟环境可持续发展电影节活动等,致力于加强东盟国家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以对地区气候治理产生更广泛深刻的影响。
认知共同体在东盟的气候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体成员在气候领域不但有着共同知识和共同信念,而且有着共同的政策目标,推动了东盟采取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东盟各方还需形成合力,继续基于灵活有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通过实施减排和适应措施,增强区域和国际合作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原标题:特刊 | 东南亚国家环境治理情况报告之概况篇
关键词:
工业废气处理,节能减排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